Media:
1
Create:
2016/03/09
Manager:Not Set

走過迷惘時代 尉天驄感謝朋友相伴文學路   文章來源:政大校訊

中文系名譽教授尉天驄感謝文學朋友們一路給自己的溫暖。攝影:宋修亞。
中文系名譽教授尉天驄感謝文學朋友們一路給自己的溫暖。攝影:宋修亞。
講座教授陳芳明推崇尉天驄以生命累積豐富的臺灣文學寶庫。攝影:宋修亞。
講座教授陳芳明推崇尉天驄以生命累積豐富的臺灣文學寶庫。攝影:宋修亞。
圖書館在社資中心展出尉天驄著作、手稿等實體與數位內容。攝影:宋修亞。
圖書館在社資中心展出尉天驄著作、手稿等實體與數位內容。攝影:宋修亞。

【校訊記者陳怡蓁報導】圖書館、台文所與中文系5日共同舉辦  「文學50年‧政大60年-尉天驄與戰後臺灣文學發展」講座,同時展出中文系名譽教授尉天驄著作、手稿、影像等實體及數 位內容。回顧一路走來,尉天驄感謝文學界朋友們帶給自己的 溫暖,雖然日子苦難,反而激發思考。

參與尉天驄特展,同時祝賀老友出版新書《荊棘中的探索》, 包括作家黃春明、藝術家奚淞、作家季季等多位文壇好友都出 席座談會。

中文系講座教授陳芳明到政大教書後才與尉天驄初遇,回顧剛 到學校期間,正值自己與作家陳映真的文學論戰,陳芳明說, 由於尉天驄的文學立場偏向陳映真,每次經過尉天驄的辦公室時,總覺得心驚膽顫。直到後來慢慢相熟,更了解他的性格, 感受他深刻關切臺灣社會,而自己在2008年面對貪腐總統的背叛低潮,更透過和尉天驄聊天,才慢慢走出精神創傷。

陳芳明推崇尉天驄以生命累積豐富的臺灣文學寶庫,而他關心 的知識領域之廣,也不是自己一時能夠領受。尉天驄在有限時 間內累積了無限力量,而且往前推進,在他身上,可窺見二十  世紀中期以後臺灣文化,也引導迷惘時代繼續向前走。。

「現實生活給我們很多啟發,讓我們更認識這個世界。」從大 陸到臺灣,尉天驄形容臺灣戰後到60年代是「最迷惘的時代」 。時逢美蘇對抗、國內政治劇變、二二八的陰霾,使得整個社  會沉浸在窒悶的氛圍中。然而,在他眼中,迷惘的時代卻又是  個追求理想、不計後果的時代。

他回想,戰後幾十年的政治局勢十分複雜,有理想有抱負的人 們,很容易因為一句漂亮的話就被激動而集結。自己當年主持 雜誌的過程,也曾因為似懂非懂而面對軟弱時候,但是反而激 勵自己學會,在歷史挫敗中,要思索下一步如何走下去。

尉天驄曾擔任《筆匯》月刊、《文季》季刊主編,主張應走入 社會關懷他人,將文學根植於生活,反映社會各階層的人民。  他認為,現代鄉土文學應該建設臺灣、在鄉土上灑下種子,在  現實中創作。現在回頭看當年《筆匯》時代的朋友,他覺得每個人都像傻瓜,單純而執著地活在夢想之中,不為名利,卻能坦然地呈現自我內心。

走過五十年文學歲月,尉天驄表示,自己很幸運因為文學認識 陳芳明、黃春明等一群朋友,當時寫文章沒有稿費,朋友聚會時,誰口袋有錢就付錢,辦雜誌時也是由大家湊錢,這種互相關懷的倫理感情,令他感受非常深刻。他強調,如果像西方講法律,什麼都辦不起來。

尉天驄是政大中文系第一屆學生,畢業後留校擔任助教、講師到教授,直到退休後仍在中文系兼課。中文系主任陳逢原說,在尉教授身上,可以看見文學背後不光只有才情,更有豐富的人情,而尉老師的「格調」更是中文系的寶。多位中文系教授、學生也共同錄製影片,表達他們對尉老師的感謝和祝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