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作概念:

基隆外海,平凡的討海人,播放著充滿雜訊的台語漁業廣播電台。彭佳嶼是個無人島,不僅扮演著訊息傳遞的角色,同時更無形地照顧著北港出海者,在他們心中,成為一位辛勤工作的氣象預報員。
 
三角關係的物件們,彼此閱讀著中央氣象局的即時溫度、氣象資料,透過資訊視覺化、資訊聽覺化與人類的控制欲,體現現實中帶著感官的時間序,重新詮釋慢科技與數字訊息。
 
在這裡,他們各自扮演著,屬於自己的彭佳嶼。
 
《海上的心聲》以一首新詩在此展開了一場:物體、地域、生態與人類的虛擬實體連結。
 
在未來,物權宣示的數位時代,人們將會探索更多關於物與人類的平行世界,反思探究人與物之間的存在、互動關係。物體的地域性和物自身存在的意識,使得其個性與靈魂相互拉扯中......。然而,過去受到虛擬介面洗滌、遍佈運算洗禮下的我們,對於物自身所存在的價值與意識,取決於人類對於此物的主觀感知,或者透過其外型、材料、氣氛等詮釋之。
 
因此,關於《海上的心聲》,此詩發展出一位角色,台灣彭佳嶼的自身告白。
 
6a6e2dbc087ee487550eee4f67c3d1c8.jpg
 
f8499ae830a3d61b17c2dce5542921a5.jpg
 
47f33d074e280c5cf57f329290863885.jpg
 
3cc129619cfb25d319abeca1084b045e.jpg